技击性太极拳还应增加负荷
2022-06-16 20:55:35  来源:本站

所谓负荷,即是担负,或承担之意。也就是练拳者应意导加注内劲输送四梢,增加拥劲,促进发力。

初学者应以“用意不用力”为原则,从松劲着手,画圆缠丝,排除身上僵劲,求达灵感。但若—味轻力画圆,内气不增,发劲不大,只能起到健身作用。若要探讨技击功夫,柔刚必须兼练。发劲练习需加负荷求达。

拳论中讲:“打拳何尝不用气,不用气则全体何由运动……”太极拳的练气指的是丹田之气,先天自然之气。意导丹田劲,配合呼吸,内气发于四梢。太极拳讲的是有柔有刚,有轻有重。既要练习“四两拨千斤”,又要练习“浑身合下力千斤”。单纯强调一方面,就犯了片面性错误。

推手双方功力相等,不容易发挥出技击功能,若力量、耐力、速度、灵敏、技巧等相差大了,太极的高级技巧就会显示出来。竞技推手时,力量欠缺,没有拥劲,丢失轴根,其他劲别就无从谈起。所谓拥劲,即是不顶抗,不丢偏,而力度总是随对方的力度而定。若对方力度特别大,没有内劲基础,搭手就会被推开,失去重心,便没有变招的可能,也就没有机会发人。如果得机得势,发人没有力度,既不能把人抛出,又不能击伤对方,只能惊吓对方罢了。其因,就是只练轻力,不求重力的缘故。若平素加负荷练拳,力度增大,推手时就不至于不得机不得势,发人不利索。

技击的力度、速度、准确度是练武术技击的共性,三者缺一不可。各种武术技击方式不同,但是,技击的客观条件决定必须有力度。练太极拳先求柔劲后求刚而后刚柔相济。求刚劲应当吸取其他拳种求力的练功方法,取其优,补其短,这样才能更加完美。

少林拳的打木桩、打沙袋等方式,练太极拳应当借鉴用之。内外功兼修的拳师并不少。

想像是虚的,推手实践才能出真知。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,练拳即为推手,推手乃是练拳。凡体力条件许可,需加大运动量,上下肢都需贯劲。

怎样加负荷练拳呢?



热门图文
相关推荐
随便看看

网站介绍 | 联系我们 | 供稿信箱
中国功夫传承网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[京ICP备05004340号-11] [京公网安备:110102001262] [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]